中国—东盟文化遗产主题参访嘉宾合影
6月18日至21日,中国—东盟文化遗产主题参访活动在甘肃天水成功举办。活动由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主办,聚焦甘肃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的举措,探索如何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利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与区域合作。
文莱达鲁萨兰国驻华大使馆代表黛卡,天津大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青木信夫,老挝琅勃拉邦省信息文化与旅游厅世界遗产管理处副处长安达·央森赛,菲律宾国家文化艺术委员会文化财产管理司许可证和执照部主任乔拉·阿兹列尔·索利斯,以及来自文莱、柬埔寨、泰国等东盟国家文化机构、高校、智库等的近20名嘉宾先后在麦积山石窟、伏羲庙、胡氏民居、大地湾遗址、天水古城等多处文化景点参访交流,参访活动期间还于6月20日参加了中国—东盟文化遗产主题对话。
参访首站,嘉宾们18日晚在天水大剧院观看了大型沉浸式演出《天水千古秀》。舞台上,光影与历史交织,通过对伏羲神话传说、大地湾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的演绎,浓缩展示了天水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让嘉宾们近距离体验八千年历史文化的现代诠释。黛卡感叹道:“这是我第一次看这种沉浸式的演出,让我在视听盛宴中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厚重与鲜活,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历史就在我眼前展开。”
嘉宾们沉浸式观看《天水千古秀》。
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以其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的悠久历史,现存的221座洞窟、3938件造像以及1000多平方米壁画,生动展现出古代雕塑、绘画和建筑的高超水平,让嘉宾们近距离领略到石窟艺术的魅力。曾合作主持麦积山石窟保护规划的青木信夫表示:“特别高兴能参与麦积山石窟的保护工作,麦积山石窟的艺术造诣令人惊叹,这里丰富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对全球文化研究意义重大。”泰国暹罗协会副会长颂叻·差伦坡感叹道:“中国人民的非凡创造力与精湛工艺令我深感钦佩,正因如此,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才能远播至我们东南亚地区。”
参访团在麦积山石窟聆听讲解并拍照留念。
6月19日,参访团走进庄重古朴的伏羲庙。伏羲庙的古建筑群蕴含着丰富的伏羲文化,其厚重的历史底蕴和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明代建筑群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泰国The Roots Route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西拉达·皮查亚派布恩感慨道:“伏羲文化所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以及我们如何学会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我认为这是中国文化奉献给全球的宝贵精神财富。”
参访团参观伏羲庙并聆听介绍。
胡氏民居作为明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民俗风貌吸引着嘉宾们的目光。乔拉·阿兹列尔·索利斯评价:“胡氏民居的每一处建筑细节都生动展现了明代的社会风貌与建筑智慧,让我对中国古代民居建筑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
参访团参观胡氏民居。
在天水66号院文化创意园,嘉宾们沉浸于天水罐罐茶、剪纸、泥塑等非遗工艺的独特魅力中,并与非遗传承人、文创设计师深入交流。马来西亚侨生(峇峇娘惹)公会会长颜泳和兴奋地说:“这里的非遗工艺充满生活气息与艺术创造力,我从中学习到了中国是如何把非遗文化保护得这么好,这是我这一次来天水最大的收获。”
参访团在天水66号院文化创意园沉浸式体验天水罐罐茶、剪纸、泥塑等非遗工艺。
参访第三日,参访团20日下午来到大地湾博物馆及其遗址了解建筑的发展变化史与墓葬的形制,并仔细观赏了出土的骨针、石器及彩陶,古老的建筑遗迹、精美的彩陶,为嘉宾们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窗户。安达·央森赛参观后赞叹道:“大地湾遗址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实证,这里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参访团参观大地湾博物馆。
本次参访的最后一程,嘉宾们参加了伏羲大典相关活动。他们在肃穆仪式中深切感受到对人文始祖伏羲的敬意。嘉宾们纷纷表示,伏羲精神蕴含的智慧与东盟国家理念相通,是传承民族记忆的载体和推动区域文化合作的纽带。
嘉宾们参加伏羲大典并合影留念。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文明对话源远流长。2025年作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此次参访让东盟各国专家学者深入感知天水文化遗产中蕴藏的中华智慧,在交流与对话中,搭建起文明互鉴的桥梁,为推动中国—东盟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深化区域人文交流注入更强劲的动力。